在電線電纜的設計、選材、銷售、銷售過程中,往往碰到很多溫度參數(shù),如90℃、105℃、125℃、150℃等。這些參數(shù)在行業(yè)中的通俗M稱都叫耐溫等J參數(shù),那這些參數(shù)是怎么來的呢?同是90℃的耐溫等J的材料,為什么老化溫度不一樣呢?老化溫度和耐溫等J是什么關系?J緣允許的導體長期工作溫度是怎么定義的?什么是溫度指數(shù)?什么是材料的額定溫度?硅烷交聯(lián)料能滿足125℃的耐溫等J嗎?
要回答上述問題,先要了解標準體系,因為不同的標準體系對耐溫等J的定義是不同的。我們常見的標準體系主要包括UL標準,EN/IEC標準、國標與行標等。
由此可見,在UL標準體系中如果采用反推的方法可以這樣認為:某個材料在某溫度A℃下老化300天,其伸率變化率不超過0.5,再將溫度A減去5.463,然后再除以1.02,溫度B℃,即可認定此材料可以達到溫度B℃的額定溫度。這一額定溫度,不是J緣層允許的導體的長期工作溫度。因為長期工作溫度中的“長期”實際上應該是電纜在此工作溫度下的壽命,至少要以年為單位計算,如光伏電纜標準EN50618中,電纜的壽命設計為25年,UL標準中的額定溫度一般會比導體的長期工作溫度高。
▍短期老化溫度
材料的短期老化溫度,即我們平常在標準中常見的7天、10天等,如105℃的材料,老化條件為136℃×7天。那這和額定溫度是什么關系呢?在UL標準中,短期老化的溫度是靠材料的長期使用經驗獲得的,但也總結了一些方法來確認。如在UL2556-2007標準4.3.5.6章及附錄D中這樣確定一個材料的短期老化溫度。先按照表1-1選擇一個額定溫度、老化溫度和老化時間。如果按照上述條件測試的材料的老化后的伸率變化率大于0.5,則認定為此材料可以按照此條件來確定老化溫度,如果伸率變化率大于0.5,則材料的額定溫度和短期老化溫度要下降一個等J。